一、餐飲行業差評與客流現狀分析
二、顧客差評集中反映的核心問題
菜品質量與口味問題
食材不新鮮:部分顧客反映菜品存在食材不新鮮的情況,如海鮮有異味、蔬菜發黃枯萎。某海鮮餐廳因多次被顧客投訴生蠔不新鮮,在一個月內差評量激增 50 條,店鋪評分從 4.5 分驟降至 3.2 分,客流量減少了 40%。
口味不穩定:不同廚師烹飪同一道菜,口味差異明顯,或者同一菜品在不同時間段口味不一致。某川菜館因廚師更換頻繁,水煮魚口味時辣時淡,收到 20 余條關于口味不穩定的差評,老顧客流失率達到 35%。
分量不足:顧客認為菜品分量與價格不匹配,性價比低。某西餐廳一份售價 88 元的牛排,分量卻十分迷你,引發大量顧客吐槽,相關差評占該店總差評的 25%。
| 問題類型 | 典型差評案例 | 影響數據 |
|---|---|---|
| 食材不新鮮 |“生蠔有股怪味,明顯不新鮮”| 差評激增 50 條,評分下降 1.3 分,客流減 40%|
| 口味不穩定 |“兩次吃的水煮魚味道完全不一樣”| 老顧客流失 35%|
| 分量不足 |“88 元的牛排還沒巴掌大,太不值了”| 相關差評占總差評 25%|服務質量問題
服務態度差:服務員態度冷漠、不耐煩,甚至與顧客發生沖突。某火鍋店服務員因對顧客的服務請求置之不理,被顧客投訴,該事件在社交媒體發酵后,店鋪差評量在一周內增加 30 條,客流量下降 25%。
服務效率低:上菜速度慢、結賬等待時間長。某中餐廳在周末用餐高峰期,顧客平均等待上菜時間超過 40 分鐘,導致 15% 的顧客直接離店,并在平臺留下差評,抱怨服務效率低下。
服務不專業:服務員對菜品不熟悉,無法準確回答顧客的詢問;操作不規范,如倒酒灑出、上菜打翻等。某高檔餐廳因服務員不了解菜品成分,誤導過敏顧客用餐,引發嚴重投訴,店鋪口碑受損嚴重。
環境衛生問題
用餐環境臟亂:桌面、地面不整潔,有油漬、垃圾;餐具清洗不干凈,存在污漬、水漬。某快餐店因桌面油污未及時清理,被顧客拍下照片上傳至平臺,相關差評使店鋪評分下降 0.5 分,客流量減少 15%。
衛生隱患:廚房衛生差,蟑螂、老鼠等蟲害問題;食品加工過程不規范,存在交叉污染風險。某小吃店因被顧客發現后廚有蟑螂,差評如潮,店鋪被迫停業整頓一周,客流量恢復緩慢。
環境嘈雜:餐廳隔音效果差,背景音樂音量過大,影響用餐體驗。某燒烤店因播放的音樂聲音過大,顧客無法正常交流,收到 20 余條關于環境嘈雜的差評,客流量明顯減少。
三、飯店人不多的十大表現
用餐高峰期店內座位空置率超過 50%,冷冷清清,缺乏人氣。
外賣平臺訂單量持續低迷,月訂單量不足周邊同類型店鋪的三分之一。
顧客進店后停留時間短,快速瀏覽菜單后便離店,未產生實際消費。
老顧客到店頻率明顯降低,以往每月多次消費的顧客,如今數月才來一次。
社交媒體上關于店鋪的討論、分享極少,幾乎沒有自發的種草內容。
會員充值和消費數據下滑,新增會員數量寥寥無幾。
服務員無所事事,沒有忙碌服務的狀態,工作積極性不高。
餐廳門口路過的行人多,但進店率極低,不足 5%。
促銷活動效果差,即使推出大幅度折扣,吸引到的顧客依然很少。
菜品更新后,顧客反饋平淡,新菜品銷量慘淡。